180-2632-6763

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
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

     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剪伯赞曾这样称誉呼伦贝尔草原:“呼伦贝尔不仅现在是内蒙的一个最好的牧场,自古以来就是最好的草原。这个草原一直是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民族,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都是在这个摇篮里长大的,又都在这里度过了他们历史上的青春时代。
呼伦贝尔草原不仅是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而且是他们的武库、粮仓和练兵场。他们利用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 繁殖自己的民族, 武装自己的军队,然后以此为出发点,征服内蒙中部和西部的诸部落或更广大的世界,展开他们的历史性活动。”在二三万年前,古人类― 扎责诺尔人就在呼伦湖一带繁衍生息,创造了呼伦贝尔的原始文化。
        自公元前200 年左右西汉时期直至清朝,在这2000 多年的时间里,呼伦贝尔草原以其丰饶的自然资源孕育了中国北方诸多的游牧民族,被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契丹、女真、蒙古等十几个游牧部族,或在此厉兵袜马,戴在此转徙、征战、割据,创造了灿烂的游牧文化。
        民国时期,岭西地区曾于1912 一1920 年实行地方自治,脱离黑龙江省。1920 年后重归黑龙江将军节制,仍设副都统衙门,同时设善后督办兼交涉员公署,并设呼伦、肿滨、室韦、奇乾县,形成旗、县并存和分治的局面。岭东地区也保留西布特哈总管公署, 同时设雅兽县、布西县, 直属黑龙江省。
东北沦陷时期,岭东为兴安东省,岭西为兴安北省,均直辖于伪满洲国。
      1945 年日本投降后,岭西地区建立呼伦贝尔地方自治政府,1948 年1 月归属内蒙古自治政府。岭东地区建立纳文慕仁盟, 受中共领导的兴安省政府领导,1947 年5 月归属内蒙古自治政府。1949 年4 月,呼伦贝尔市和纳文慕仁盟合并,称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简称呼纳盟。1954 年4 月,呼纳盟和兴安盟合并,称呼伦贝尔市。1969 年8 月,呼盟大部分地域划归黑龙江省管辖,一部分(原兴安盟的大部分)划归吉林省管辖。 1979 年7 月,恢复1969 年前的区划,呼盟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1980 年7 月,恢复兴安盟建制,呼盟恢复1954 年4 月前的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