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餐饮,野味十足,风味独特,这里用餐十分方便,城内城外既能遍尝兼具南北风味的菜肴,又可大嚼草原野味。内蒙古大草原上有丰富的野味,狍子肉、山鸡肉、山野菜、野生蘑菇等佳肴,风味美食,品种丰富,随您挑选。其中风味佳肴有烤全羊、扒肉、烤羊腿、奶皮子、奶豆腐、马奶酒、昭君酒等。其中扒肉和烤全羊,最为出色。其味独特,令人垂涎。一边尝着美味佳肴,一边再品着马奶酒,真是过得比神仙还要逍遥。
整羊席:整羊席是呼伦贝尔地区款待贵宾和祭奠及盛大节日宴会上的极贵重的名佳菜。色、香、味、形具佳,别有风味,轩宴席是整只羊做成而得名。一般选用二岁左右肥羯羊整只。
涮羊肉:也称“涮锅子”,是风行呼伦贝尔的一种食肉方法。因呼伦贝尔草原无化学污染,水草丰美,温差大,所产绵羊肉鲜细嫩,无膻味,是涮锅子的上等原料。六七十年代北京“东来顺”火锅店专门从呼盟购羊,以张扬声誉。现今呼盟各地饭店,餐厅几乎都经营涮羊肉项目。涮锅子的火锅有多种,有铜质、铁质、不锈钢、瓷的;有多人合用和单个使用两种,燃料也分木炭、液化气、酒精、电等数种。
手把肉:是呼伦贝尔草原蒙古、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游牧、狩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即用手把着吃肉之意。羊、牛、马、骆驼等牧畜及野兽的肉均可烹制手把肉,但通常所讲的手把肉多指手把羊肉而言。手把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欢的餐食,也是他们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常年似乎已形成这样一种概念,即到草原观光旅游不吃一顿手把肉就算没完全领略到草原食俗风味和情趣,虚此一行。
奶茶: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日常饮品,在蒙古包中常年弥漫着奶茶特有的醇香。奶茶是用砖茶和牛奶共同煮成的,煮沸后还要加入少许的盐。食用时一般佐以饼等面食。
烤羊腿:烤羊腿是呼伦贝招待宾客的一道佳肴名菜。烤羊腿是从烤全羊演变而来。相传,生活在中国北方广阔大地上的狩猎和游牧的民族,常在篝火旁烘烤整只的猎物和整羊进食。人们逐渐发现整羊最好吃的部位是羊后腿,便经常割下羊后腿烘烤。
全鱼宴:呼伦湖产的鲤鱼、鲫鱼、白鱼、红尾鱼等,肉质肥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无机盐、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各种维生素。用呼伦湖产的鲜鱼和湖虾,可烹制鱼菜120多种,称为“全鱼宴”。鱼菜不但营养丰富,而且鲜嫩味美,百吃不大厌。
奶酒:蒙古语称“阿日里”。 奶酒的特点是澄澈醇香,沁人心脾,酒性柔软,口感酸甜。初饮时觉得酒力不大,可是后劲很足。一顿能喝一瓶啤酒的人,喝奶酒一公斤以上便会大醉。奶酒有驱寒、活血、舒筋、补肾、健胃、养脾、强骨等功效。
奶皮子:每年6、7、8月间,取鲜奶入锅煮沸后,反复用勺扬奶,至泛起泡沫再由小火慢煮至冷却。浓厚的奶脂凝结于锅面,形成一层蜂窝状麻面圆饼,即奶皮子。取出晾干后,切成若干小块,放入奶茶中食用。
肉制食品:牧区蒙古族的肉食,主要是绵羊肉、山羊肉、牛肉。过去,冬季猎取黄羊、狍子、 野猪、野兔、山鸡等做食品,现已少见。 牧民宰杀牲畜是有季节性的。农历五月以后,水草繁盛,牛羊已肥,开始宰杀,但不是大量的,随吃随时杀,保证日常肉食即可,一般不杀牛。
奶食品:主要以牛、羊、马、驼的奶为原料。在牧区,以牛奶为上品,产用量较大,羊奶次之。用马奶、驼奶者少。产奶旺季,奶牛每天挤两次。 奶豆腐。它是牧民一年四季不可缺少的奶食品。
炒米:蒙语叫做“蒙古勒巴达”,就是蒙古米的意思。它是用糜子经过蒸、炒、碾等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再对上酸奶和白糖等搅拌,解饿又解渴,清香爽口,是别具风味的传统食品。炒米是大多数牧民的早饭,再配上加入酥油和少许青盐的奶茶。
特色食品烤全羊、涮羊肉、烤羊腿、羊背子、手扒肉、炸羊尾、烤羊方、烧牛鞭、烧牛蹄筋、马奶酒、奶皮子、酥油、奶酪、酸奶子、奶茶、扒驼掌、糖醋驼峰。
满洲水饭:满族传统风味食品。作法是将高梁米、玉米渣(苞米渣)或小米,放入锅中煮熟,用笊篱捞出浸泡在新挑来的井水中,反复两三次即可。 此食俗流行于内蒙古东部满族聚居区内。
内蒙独特小吃-酸奶子:牧民一般不爱喝鲜牛奶,而喜欢喝酸奶子。制法有二:一是将鲜牛奶倒入大锅中烧开,再放在通风处晾凉,使其发酵,产生酸味;另一种方法是将鲜牛奶置于阳光下或温度高的地方,使其受热发酵,产生酸味,便成酸奶子。
莜面: 出自莜麦(学名燕麦),其磨成的面粉称莜面绝对的健康食品,低糖,降压,降脂。燕麦是一种成熟期短,耐寒,耐盐碱的低产作物。产量虽低,但含有高蛋白,和大量铁、钙、磷等多种微量元素。
羊背子:蒙古族民众最喜欢的名贵菜肴,只有在祭祀、婚嫁、老人庆寿或欢迎亲朋贵宾的宴席上才可见到。
稍美:又称烧卖,是呼和浩特的一种流传很久,至今不衰的传统风味食品。早在清朝时,当地的稍美就已名扬京城了。当时,北京前门一带,稍美的饭馆门前悬挂的招牌上,往往标有“归化城稍美”字样。 在呼包二市都可吃到地道的烧卖,多数餐馆只在早上供应。
拔丝奶豆腐:内蒙古风味名菜。以奶豆腐为主料烹制而成。将奶豆腐切条、裹面粉,挂上用鸡蛋清、淀粉、面粉制成的松糊入油锅炸熟,呈金黄色捞出,是酒席中的佳品。
扒鸡茸发菜:内蒙古名菜。以内蒙古特产发菜为主料,鸡茸为辅料扒制而成。此菜具有质地软嫩滑爽,口味清香鲜咸,色泽黑白相同等特点。
成吉恩汗铁板烧:一种独特的烤肉。相传元太祖成吉思汗在率兵征战中亚和欧洲大陆时,由于远离兵营,缺少饮具,遂号召士兵用头盔扣在火上以烤肉,风味独特,别具一格,一时风靡世界。尤以中国、朝鲜、日本盛行,一直延续至今,并有很大的发展。
葱烧蹄筋:内蒙古传统名菜。以牛蹄筋为主料,大葱为辅料烧制而成。此菜葱香浓郁,筋软色白,营养丰富。
草原八珍:内蒙古传统名菜。以内蒙古特产之珍贵原料烹制而成。特点是口味咸鲜,营养丰富,具有大补之功效。该菜选料精细,烹调方法多样,带有一定的民族特色。
白扒猴头蘑:内蒙古传统名肴。以内蒙古特产猴头蘑为主料扒制而成。 特点是色泽乳自,形状整齐,质地滑嫩,蘑香显着,回味悠长。
德兴源羊肉稍麦:内蒙古名小吃。选用锡林郭勒草原鲜羊肉做馅,优质河套面粉做皮精制而成。德兴源稍麦以皮薄、馅嫩、味香、形美着称。
大炸羊内:蒙古传统菜。以羊肉为主料,经挂糊炸制而成。因在制作时所用主料大而得名此菜在内蒙古地区广为流传。
汆飞龙汤:内蒙古传统汤菜。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产飞龙为主料烹制而成。 特点是汤清澈见底,味清香鲜辣,质软嫩爽口。
烤猪肉:内蒙古传统烤制菜肴。以带骨猪五花肉经煮、烤而成。特点色泽金黄,皮酥肉烂,肉香纯正,肥而不腻。
红烧牛头内:蒙古传统佳肴。以黄牛头为主料烧制而成。特点是肉质软烂,口味醇香,营养丰富,色泽美观。被誉为菜之上品。
刀切酥:内蒙古风味点心。以面粉、饴糖、糖粉、植物油为主料烤制而成。用面粉、糖粉、植物油印成糖油酥;面粉加饴糖、白开水和成皮面。成品褐色,味甘甜。质酥脆。
乳汁软炸口蘑:内蒙古风味名菜。以内蒙古特产口蘑经挂糊炸制而成。此菜乳汁浓白,口磨杏黄,外松里嫩。因其选料精,具有民族特色。
全羊汤:内蒙古风味汤菜,俗称羊杂碎。此汤味鲜、香辣、浓醇、不膻,深受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