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2632-6763

揭秘元阳梯田创造者——哈尼族人的农耕生活
揭秘元阳梯田创造者——哈尼族人的农耕生活

当亲眼见到层层叠叠、气势恢宏的元阳梯田,相信驴友们一定会好奇到底是谁创造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他们是如何在高山峡谷间开垦土地、耕种作物?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揭秘:元阳梯田创造者——哈尼族人的农耕生活,相信大家会感受到哈尼族人对于这片土地浓厚的情感。

  用智慧与不懈创造元阳梯田

  千百年来,面对高山峡谷的生活环境,聪明的哈尼人民创造、总结出一套垦种梯田的丰富经验。他们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修堤筑埂,利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把终年不断的山泉溪涧,通过水笕沟渠引进梯田。

  哈尼族所居之处皆有梯田,但最能代表其耕作水准的是哀牢山区的哈尼族梯田。从村寨边至山脚河谷的整个下半山,都是层层梯田,哈尼人民依着山势利用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使开挖的梯田每层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但却错落有致,互相沟通,它们一层层、一条条,一磴磴、一块块,大者10来亩,小者如桌面,少则数十级,多则上千级,秋后稻收,清水入田的时节,在朝晖夕照下闪动着魔镜般的光彩,搅起了无数惊心动魄的亮块。这是哈尼族人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代复一代持久不懈,乃至千年的不停劳作,使群山改变了模样,打磨成了举世无双,令人叹为观止的大地艺术品,它蕴涵着哈尼族的全部历史和希望。

  最美梯田与最美心田

  到了初春,形状各异的大小梯田盛满清泉,在明媚的阳光下,山风微吹,波光粼粼;三四月间,层层梯田青翠欲滴,宛如一块块绿色壁毯;夏末秋初,稻谷成熟,放眼望去,一片金黄。这简直就是一幅变化奇巧、简朴秀美的水墨画。

  哀牢山哈尼族有句俗话:梯田是小伙子的脸。小伙子美不美,主要看他造田做得怎么样,若是他筑埂、铲堤、犁耙田样样来得,就会得到大家的称赞,并赢得姑娘的爱慕。姑娘美不美,关键要看她在梯田里做的活计好不好。

  合理灌溉,梯田也养鱼

  梯田是哈尼族重要的衣食之源,因此,他们对水特别珍惜。为了不误农时,自古以来就有“刻木定水”的民约:根据一股山泉所能灌溉的面积,人们友好协商,拟定每块田应得的水量,按水流流经田地的先后顺序,在水沟与田块的入水口处设一横木,并在横木上将那块田应得的水量刻定位置,让水自行流进田里。

  哈尼族家家户户还习惯在梯田里养鱼。阳春三月栽过稻秧后,人们投入鱼苗,任其自然生长。深秋时节,在收割稻谷的同时,一箩箩鲜鱼便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梯田助手——水牛与人平等

  水牛是耕种梯田的得力助手,所以哈尼族的敬牛习俗经久不衰。母牛生下牛犊,全家即上山觅割嫩草喂它,有的还加喂肥肉和红糖水;如遇冷天,不惜用旧衣服、棉絮为之包裹御寒。牛犊生下的第三天清晨,主人家将蒸好的一大甑子糯米饭放在牛厩前,按家中人口和水牛母子数字,捏制如碗大的若干饭团,给牛各喂一团后,家人分取一团就地食用。此俗意味着人、牛地位平等。

  农耕生活也要美丽

  哈尼族人作为元阳梯田创造者,面对辛苦的农耕生活他们没有抱怨,从哈尼族人民的脸上,我们看到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妇女服饰绚丽多彩,斑斓夺目,衣料以黑色、蓝色为主,个个妇女都会刺绣挑花,衣襟、袖口、裤边都要用各色彩线绣上种种图案,飞针走线,技艺精湛,色调对比强烈,并用银链、银币、银泡作为胸饰和腰饰,头上戴的是用红、黄、蓝、白各色毛线扎就的花冠,缀以各种式样的银质头饰和彩珠,喜庆节日穿在身上,满身华丽,美不胜收,形成一道特有的民族风景线。男人的衣服相对来说要简单得多,而且大多数已经汉化。

  以上就是关于元阳梯田创造者——哈尼族人的农耕生活相关介绍,2014年大晴天旅行网再次优化元阳梯田、东川红土地、罗平油菜花摄影八日线路,拍摄过程劳逸结合、新的线路设计帮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出片率。如果您想感受元阳梯田的神奇的魅力,想体会哈尼族人原始的农耕生活,想记录元阳梯田最震慑人心的时刻,就关注我们的七彩云南活动详情,快快报名参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