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2632-6763

探寻世外桃园---普者黑
探寻世外桃园---普者黑

午夜渐酣的梦里,一次次回到那个魂牵梦萦的圣地:五万亩水面清澈透明,十万亩荷花清香四溢,四十里的水路缠绕着七八个彝村,大小60多个湖泊环扣其中,民风民俗原汁原味。 喀斯特湖泊群、溶洞群、孤峰群相互辉映、张显异彰,民族风情与人文资源水乳交融。奇秀古幽、天人合一,这便是云南文山丘北 ——普者黑(彝语:鱼虾丰盛的水塘)。游客荡舟湖面,如在画中穿行,黄昏十分,那无际的荷叶,那“红莲沉醉白莲酣”让我迷醉其中,这就是普者黑印象。 
    我也算一个老“驴”,去的地方不少,但值得旧地重游的却也寥寥无几。只有普者黑,每次因经不住诱惑.当再次决定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时,我又开始兴奋了。正荷花茂盛时,在湖上行船游览,“可看游鱼戏水,可瞧沃野盆地”,“能观竹林水寨,能赏田园风光”。舟过景移,荷塘映翠,满目清秀。时见渔舟划过,偶遇鹅戏白莲,颇能使人领略到高原小江南的秀丽。
或许自己内心渴求的正是一种宁静,渴求一个回归灵魂的居所,美丽而静谧,没有车马的喧嚣,也不再有人世的狂燥,让一切归于宁静,沉淀过滤所有的心情。魂兮归来——普者黑!


 

   我们一行3人乘艘小船,船上都有一个淳朴的船工,泛舟在普者黑的水上。水道依然是狭窄的,两侧依旧是无边的荷叶。


 


 

   微风掠过,水面轻波荡漾,泛起层层的涟漪。普者黑的水清,清得如清纯少女的眼波,让人不敢久久的直视;普者黑的水柔,柔得如恋人的泪,让人心颤不止,其实她本来就是一个女人,一个“待字闺中的佳人”,一个能够让你感觉温柔多情的女人。它倒映了美丽的山水荷叶,山水荷叶躺入她温情的怀抱,更加美丽而圣洁。用手轻轻抚水,体会她轻绕指柔,水似乎有了灵性,激活了你的生命。水轻轻揉柔缠绕在荷叶之间,缠绕在大山之间,缓缓流动,随风荡漾。


 


 


 

   你无法知道她到底有多深,这也是她的神秘所在,你无法抗拒也无法离开。放轻舟在荷塘中慢慢的摇,远远的青山,如歌的绿水,无际的荷叶,苍劲的荷花,全都被不知是云还是雾的轻纱绕着,让人晃然如梦。空气中淡淡流动的味道,不该仅仅是莲子的苦香,绿绿的普者黑有她自已醉人的芬芳。青山静静的守着绿水,绿水柔柔的伴着青山,让疲倦的人感到了自已的生活的无奈与匆匆,伸出渴望的双手想捕捉一点飘荡在风中自然的味道,它却早早的从手中悄悄滑落。夏日下的普者黑,美!流动的光在水草群中跳跃闪现,和涟漪的波纹相合,似乎是自然界的五线谱。
  坐在小船上,手放在船边,任沁凉的湖水在五指间柔软地流过,像情人的发缕掠过肌肤。放眼望去是状如发髻的青山座座,水边还有错落分布的农舍,四旁则是尚着绿色的农田。船缓缓前行,不时能看到三两渔民,或棹舟湖心而后停在残荷丛中,或散坐在山下的芭蕉林和水边的油菜地旁垂钓。


 


 

    不由得想起友人曾说过的一个绝妙对子:两岸夹河,二渔翁对钓双钩,想不到在这应了景!几点阳光西来,点燃远山近寨阵阵鸟鸣,姗姗而退的白雾,卖弄着舞步,恋恋不舍的在眼中告别,普者黑,给每个人一个忘却尘世喧嚣的宁静和欢乐。只有一个喜欢思静的人,才能尽情享受着普者黑深邃的宁静。看看清澈的湖水,品品嫩草异树的翠绿,人生百世,漫漫的岁月,不过弹指一挥间。它依然沉静地泛着碧绿的色泽,清碧的河水在不停歇地波动着,像鸟儿的青色羽翼轻轻地掠过湖面;两岸青翠欲滴的山峦依然温柔地立在水边,俯瞰水草萋萋;山峰上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凿依然清晰可见,透着坚硬的质地;依山依水的彝人村寨依然是青石铺路,有妇女撑着舢板打捞猪草……经过无情岁月的洗礼,普者黑依然妩媚动人,依然守护着原生态的风采。这不能不让人掷笔而叹。转过山去,小船进了叉道,驶入一片开阔平湖。
    湖上翠峰如髻,水面平滑如镜,春碧澄澈,倒开天界。云在青天,天在水中,“玉鉴琼田三万倾,着我扁舟一叶”,正是宋词的境界了。回望天际一行高树,一发的仓劲,在秋水与长天一色之间,窈窕地玉立。停了桨,斜倚危栏,连呼吸也放得轻缓些,任由船在水上随风飘行。这秋色倒泻的白昼,却因几只飞鸟越过,划破了水天之际的静谧。我想,先人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的不正是这样一个画面?!      


 


 


 


 

  穿越无数的崇山峻岭,领略不尽高原的粗旷雄浑。然而,才一投入山的的怀抱,就觉得峰回路转,别有天地,就被征服陶醉。山水相连,这就是美丽的滇中桂林。那座座陡峭壁高的山峰,突兀从水中冒出,而峰前峰后尽是青翠欲滴的树木花草,青山映绿水,奇峰现光波,真个是“水光重叠山景,湖里看山山更幽,倒景迷幻青岚,山里藏湖沉碧翠”。


 


 

    没有山自然就失去了雄浑的美,加上这水的缠绵,难道还不是人间胜境么?山连山,洞连洞,又是一大奇景,峰312座,洞83个。不少洞奇幻无比,普者黑的山水田园风光,被专家誉为世间罕见,中国独一无二。


 

     仙人洞让你领略山的神秘,也会勾起你对山的情怀。当地有句话叫“山上有路,路上有水,水边有洞,洞里有山”。为何洞里还有山呢?原来在这能见到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神奇的“小山”钟乳石就藏在这片水的尽头绿荫掩映深处,只可惜当时行程太紧,既然不能“山水两全”,就安心充分享用这短短的一两个时辰,彻底地伪装一次泛舟湖上饮风餐露,像是被催眠了一般忘我。


 


 

   傍晚时分 弃船上岸,登山远望。


 


 

  在远处看上去小巧玲珑的山体里,竟然藏着幽深的溶洞,里面有无数美丽的钟乳石,晶莹剔透,还有清幽的暗河,令人无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普者黑是山水相依,水山相承的山水风光,山拔地而起,从远天近涯走来,山恋山,山重山,山中有山,大大小小竟有300多座。山都不算高,却葱翠。红椿、香樟、云杉往高上挺拔,红盏花、黑节草、马兰在崖壁间争妍。厚厚的植被,让人看不出有什么路径可以上去。而多个山却藏了洞穴在里边。有的能这边进去,另一边出来,有的划船可直接进入。月亮洞中,竟还有着一排能够铿锵发音的石磬。分别敲击,会发出不同的声响,乐调十分分明。早年栖息在山洞里的山民,闷烦了击磬而歌舞,该是怎样的乐趣。


 


 

    炊烟四起,渔舟渐返。诗经里的描述,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有了归宿,才得以身心安顿,这样一种纯朴详和的黄昏意象,对于彷徨于旅途的行者来说,无疑是最富有情韵的景致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此语信然。


 

    很多年以前,或许是某个春夜,在某处桃李之芳园,李白说,“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而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一路走过,巡游山水之间,阳春烟景,天地至美,似乎不再是遥不可及。而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在人们行迹不至的地方,是不是依然存在?湖面上显得异常沉暗,只有饭庄红灯笼的光在微弱的晃动,湖里一片模糊不清、沉沉重重的黑水。朦胧,遥远,红中泛黑的色彩,让我感到莫名的恐惧,想到回路仅此一条,便不言不语硬着头皮再上了船……我出神地凝视,视线仍无法透入神秘的水底,它让我突然想到:有时,人生之路也亦如此!  


 

    黄昏和夜悄悄替换了。夜来得很迟。它是以极缓的速度将千山万水聚拢成一种安宁。这安宁的色调又被一轮月把握着。月在云间行,有时又在山间隐。水面便一忽儿明亮,一忽儿晦暗。密密匝匝的野荷,挤挤挨挨在一个秩序里,迎受着月亮的洗礼。夜沉静的时候,甚而能听到这里那里的一两声“扑嗒”的水响。或又是水鸟碰落了荷上的珠儿?那水响也是沉静的影子,在水中一会儿短了,一会儿长了。山的轮廓,透视得也很好。一座山形,就像少女仰在其间,浓密的长发瀑泻水中。众人同声叫奇。于是又看见了蹲着的雄狮,下山的猛虎。前方荷影晃动处,有轻声细雨传来。月隐在山间的时候,细语变成了笑声。近了,恍惚是一叶扁舟漂浮。这必然是对上情歌的年轻人在幽会。船家唱起了悠悠的民歌,月亮从云中撒下柔柔的白光。在长长短短的歌声抚慰下,心弦不再紧绷绷,眼睛也很快适应了黑暗,荡漾的歌声和银闪闪的月光混合在一起,飘荡在漫漶着粼粼银光的湖面上,刹是好听!恍惚中,我觉得自己就像湖中的一株荷花,滋润在含情脉脉的水中!


 

    起风了,轻微的风将薄薄的云,从东北方向的天底,一条一缕,扯向西南,弯过天顶。满湖的荷叶,浓郁得很深沉,黝黑,黝蓝。整个湖面沉浸在溶溶的月色中,似乎能听到月光静静落到水面的声音,满湖的荷叶洒满了一层柔和而闪亮的静光……皎洁的夜空在我的上方,高远而明净;泛着幽深光泽的荷在我四周,静穆而亲和。


 

   猛然间,我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和他向往的素淡朦胧的美景一样,此时的普者黑仿佛成为人生于世的彼岸——的确,它是一个完美的参照,它不仅与我生存的熙熙攘攘的红尘俗世形成鲜明对比,它还给我浮躁沉郁的内心世界重重一击:俗话说,尘缘之中,无为心自静,无争品自高。这在我是绝对做不到的,我没有那么高尚。我真愿意我的心灵就像普者黑清清的湖水——水不是无为,也不是无欲无求。水是湿润的阳光,是艳丽荷花开放的滋润。假若有一粒石子投水问天,水会充满无限的张力和回应,喧响在深处,持持久久,绵绵长长。心沉浸在这静谧馨净的“水”中后,你会觉得自己的生活缠绵着乐趣和诗情……

忍不住再次在美景前留下照片,再会了,普者黑,再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