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节 又称巴罗提节,是塔吉克族的传统节 日,时间为回历巴罗提月的头两天。节前, 家家用干草枝作灯芯,包上棉花,在羊油 中浸泡,制成蜡烛。节日的头一天晚上, 全家人围坐于土坑上,中间堆积沙土或置 一盛满沙土的容器,上面插满一支支代表 家庭成员的蜡烛,由家长按辈分大小,逐 个叫唤家人的名宇,被叫者必须应声回答, 然后将蜡烛一齐点燃,以示吉庆。接着全 家作“都瓦”(祈祷),祈求真主庇佑全 家平安,牲畜兴旺。然后才能共进节日晚 餐。入夜,家家要在房顶上燃起一支特制的酥油火把,叫“点天灯”,意思是召唤 吉样。还要在房前堆草点火,表示驱鬼辟 邪。人们通宵不眠。第二天晚上,家长带 领全家大小到家族的墓地祭扫并在基地上 共进晚餐。据说灯节习俗是拜火教(祆教) 的遗风
巴罗提节(灯节)是塔吉克民族的节日,每年斋月前的一个月举行,共过两天。节日从第一天的晚上拉开帷幕。 由于节日之夜家家都点一种特制灯烛,故称之为灯节。 节日前夕,每家都要自做多支小灯烛和一支特大的灯烛。它是用一种高原上特有的“卡乌日”草草杆做 巴罗提节
芯,外面裹上棉花,扎成火把状,蘸上酥油或羊油制成。节日之夜,全家人围坐在炕上,炕中央摆放着一个沙盘,供插酥油灯之用。巴罗提节是塔吉克语音意合译。意为“点灯节” 。流行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伊斯兰教历八月举行,历时两天。节前每家用干草作灯蕊。制成蜡烛。节日晚上全家团聚,在房中堆积沙土。家人按辈份依次将蜡烛插入沙土中,尔后在蜡烛前祈祷。节后每家门口点、点燃一灯,象征光明和幸福。次日晚,去家庭草地扫墓。由家长为亡故亲属各插三支蜡烛,然后共进晚餐,节日结束。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许多民族节日皆与宗教有关,传统的“巴罗提”节即是其中之一。
巴罗提节
灯节“巴罗提”一般在伊斯兰历每年8的头两天举行。由于节日之夜家家都点
一种特制灯烛,故称之为灯节。节日前夕,每家都要自做多支小灯烛和一支特大的灯烛。它是用一种高原上特有的“卡乌日”草草杆做芯,外面裹上棉花,扎成火把状,蘸上酥油或羊油制成。节日之夜,全家人围坐在炕上,中间摆放着一个供插灯烛用的沙盘。这时,家长按辈份和年龄高低呼叫每个人的名字,叫一个答应一个,并在应者面前插一支点燃的灯烛,以示吉祥,全家人的灯烛都点亮后,各自伸出双手在自己名下的灯烛上烤一下,再作祈祷,愿真主降福保佑平安。仪式结束,阖家大小在灯光下共享丰盛的佳肴。接着,便把家中扎好的那支最大的灯烛火把点燃后插到屋顶上,它被称为“天灯”。全家人要出来肃立屋前,仰望“天灯” ,默默祈颂。与此同时,各家门前要点火堆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