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22-6826

节日
节日

节日

甘南藏族的主要节日有春节、六月会,四月佛月节,五月 端午节和十月燃灯节等。其中最热闹 的是春节和六月会。

每到春节前,人们都赶制节日的新装。腊月十九这天,牧民要抖去帐篷 上的烟尘土,农业区的藏族人民要清扫房屋庭院,粉刷墙壁,张贴年画,人们把这天的大扫 除看作是“送瘟神”。腊月二十四日,家家泥抹锅灶,清洗灶具。接着准备酒肉、糕点、糖 果。除夕下午,在庭院四周和其他所有高低不一的墙头上,每间隔1尺左右放一块拳头大的 冰块,装点庭院。傍晚全家欢聚一堂,吃“除夕饭”,这顿饭吃的越多越好,它预示在新的 一年里,能过上更美满幸福的生活。除夕之夜,家家灯火辉煌,鞭炮声此起彼伏,歌声悠扬 ,人们往往是通宵不眠。凌晨2~3点钟,男女老少穿上新装,摆上美酒佳肴,儿孙们向老人 依次叩头拜年。喝罢年茶,老人们整装安坐,等待着前来拜年的人。怀揣“祝新春”酒瓶的 青年人和欢跳雀跃的孩子们,成群结队,走家串户地去给全村的邻居亲友拜年。每走进一家,大家就齐呼“新年好”,主人家也同时回应“新年好”。接着小辈们向长者叩拜,向长者敬酒,长者为晚辈们赠“长寿吉利,人畜两旺”的祝愿词,赐坐赏酒,表示感谢。到有老年人的家中拜年要尽量多坐一会儿,多与老人寒暄,使老年人高兴快乐。初一那天,人 们又要带上糖果和自做的点心之类的礼物到亲友家拜年。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邀请左邻右舍、至亲好友喝年茶、吃年饭、饮酒唱歌。甘南藏族还喜欢把婚礼、姑娘成年礼,婴儿剃发礼、高龄老人的祝寿礼等安排在春节期间,所以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几乎天天都有“宴会”。村与村的射箭比赛也在这时举行,那热烈的射箭场面和隆重的庆贺宴会给春节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初八那天,是赛牛节。牛的角上要裹上绫绸,尾上要扎上布花,牛背上还要绑上名贵褥子,用缨毛拴上美观的笼头。骑手们身着氆氇褐衫,或水獭皮镶边的皮袄,头戴狐皮帽,脚穿高筒靴,胸前佩宝刀,手中握短鞭,袒露右臂,来参加初八的赛牛节。赛前,对参加比赛的骑手总是用大茶杯敬三盏暖酒以壮胆力。赛牛者每4人为一组,分若干组。指挥者两人,一人从起点发号,一人在终点定名次。当第1名、第2名、第3名分别跑到终点时,亲友们争先恐后献哈达、长红,敬美酒。哈达横挂在牛角上,长红横搭在牛背上,以表示优胜者的喜悦。有的地方,初八那天,进行赛马。赛马会相当盛大而又十分热闹。凡参加的骑手,事先到会址借屋,扎帐篷,安锅灶,备酒肉。每3—4匹马1组,分5组、6组不等。每组预赛的第1名再参加最后决赛。赛的时候,观众在跑道两旁围成两道长墙,骑手按组比赛;当头马跑到终点地时,庆贺者要为骑手挂红、搭彩绸、献哈达,亲友女眷把绣包挂在马的眉心及鬃上。

正月十五日,是酥油花节。大约600多年前,酥油花首创于西藏拉萨。经过几百年的漫长岁月,在喇嘛、艺人的不断钻研、改进下,“酥油花”的艺术性不断发展,、提高。人物的容貌神态和禽兽的飞姿走势无不栩栩如生;花瓣的纹理、树叶的脉络、山岭的摺叠更是维妙维肖。酥油花的内容也一年比一年丰富。除了取材于宗教故事的“目连救母”、“天女散花”、“智美更登”、“益超那姆”、“顿月顿珠”、“诺桑王子”等传统酥油花外,又陆续创作了“唐僧取经”、“天仙配”、“白蛇传”、“嫦娥奔月”、“文成公主进藏”、“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题材的酥油花。尤其令人惊叹的是《文成公主进藏》主体油塑,以唐朝长安的宫殿和拉萨大昭寺为背景,200多个人物穿插其间,再现了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画面,歌颂了藏汉人民的甥舅情谊,反映了藏汉民族团结友好的共同愿望。

五月端午节,民俗谓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粽子节。这时正值号称国色天香的牡丹开放之际,家家在大海碗中,献上几枝牡丹,并酹酒说:“酒醉的牡丹,火烧的芍药。”认为这样可以延长花时。家家牡丹,蓬荜增辉。甘南藏区不产菖蒲,则以杨柳及花插门代之,吃菜包子,饮青稞酒。孩子们用水洗全身,以防“五毒”。

四月十五日,是释迦牟尼诞生及圆寂的节日,这天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转经朝佛,并聚集在一起念六字真言。在这个月中都要朝佛念经,磕长头,禁止屠宰牲畜,积功德,并祈祷丰收。

每年农历六月中旬,草原上羊肥奶浓的时候,都要举行一次传统的群众性的文艺体育盛会。它的名称不同,有的叫六月欢乐节,有的叫六月仙乐节,有的叫六月歌咏节,有的叫六月浪山节。盛会开始,人们穿上华美的服装,带上食品,到绿草如茵的草原上,或葱郁的树林里,扎下白帐篷,过上3~7天的欢乐节。节日期间,要举行对歌、射箭、赛马、 摔跤等文体活动,而以对歌最吸引人。在对歌会上,男女歌手引吭高歌,对答如流。对歌的内容广泛。对歌一般从下午开始,到半夜结束,有时甚至通宵达旦。优美感人的歌声,引来许多听众,把歌手围得水泄不通,直到对歌结束才尽兴而散。

  十月廿五日,是燃灯节。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圆寂日,在这天晚上甘南各地寺院和百姓家的屋顶上要点燃无数的酥油灯,以纪念宗喀巴。

  总之,甘南藏族传统的节日很多,地区性的节日更不计其数,内容繁杂,这里只能大体介绍主要节日的活动内容和时间。

 每年正月和七月是拉卜楞寺举行大法会的时节,正月法会在藏语中又称为“毛兰姆”,时间从正月初三到正月十七为止。七月说法会的会期是在农历七月初八,在这天前后半个月之内,寺内会举行辩经、“乐劝法”法会、以及晒大佛等活动,届时还将有话剧、法舞等表演,远近的信徒云集于此,人山人海,场面热闹非常。

拉卜楞的新年
  寺院中过除夕时,除了执事人半夜升经堂顶,吹号筒及喇叭守旧岁外,其余的僧人都像平常一样安睡,天快亮的时候,众僧人才起身,到护法殿前煨桑枝后给佛爷叩头拜节礼。
  初一,总司食(吉哇)给每人分三枚油炸食品;初二,总法台(赤哇)会给每人分八枚。初三傍晚,僧人们聚集在一个地方,聆听一年的规矩,自此开始正月祈祷大会。

卓尼曼拉节
  妇女要回娘家过节
  新年期间,甘南卓尼部分藏区还举行曼拉节:曼拉节从正月初八至十五日。曼拉节前,出嫁的妇女都得返回娘家,与父母兄弟姐妹团聚。
  沙目演出
  过节时,各村寨会挑选能歌善舞的男女青年组成“沙目”(歌艺队),到周围村寨去赶曼拉节。同时接待、邀请其他村寨的沙目来本村演出,以此做为各村寨之间的交流。
  各村寨有沙目表演的广场。夕阳西下之时,全村男女老少都要身着盛装观看演出。表演时,广场中央燃起篝火,在桌上摆满供品,请德高望重的长者就坐。表演要持续到第二天清晨。
  演出结束
  东道主在本村寨最宽敞的大厅宴请沙目演出成员,各家各户端来佳肴美酒款待他们。午后,大家重返沙目场,举行告别仪式。

白龙江墨都节
  出征舞
  出征,在甘肃南部白龙江流域的藏语中被称为“墨都”,它还有“军阵”、“军列”等意思在里面,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每到新年人们举行“墨都”节,以祭祀祖先或部落神。
  祭祀
  祭祀时间是新年的正月初三,只有特定的氏族男人才能参加这个仪式。在村附近的山上,男人们要宰杀一头牛或者是羊,几只鸡进行祭祀,同时,祭品中还需要一些青稞,祭品由氏族成员轮流提供。仪式开始后,苯教巫师诵经,宰杀祭品,然后分给每个氏族成员。仪式举行完后就下山。
  舞蹈
  妇女们端酒在村口等待祭祀回来的男人,巫师把烧过的灰烬撒在妇女头上,以示为她们驱魔、祈福,还是在巫师诵经声中,参加祭祀的氏族男人们最先跳起墨都,而其他氏族成员伴跳,在舞蹈的过程中向村里移动并聚集村中的公共场地上。这时,正式表演才开始,由苯教巫师领头,摆出螺旋形阵式,奏响述说本氏族本部落的迁徙历史及战斗功绩的舞曲,人们真正进入节日高潮。

默朗钦波节
  谁创立了这个节日
  默朗钦波节,全称为默朗钦波传召大法会,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始祖宗喀巴大师于1409年创立的,第一次默朗传召大法会在拉萨大昭寺举行。六大宗主寺之一的拉卜楞寺,举办的默朗钦波也颇具规模。盛会期间,要举行多种活动,包括诵经、放生、演藏戏、瞻仰佛像、跳法舞、酥油花展、未来佛“视察”等等。
  默朗钦波的含义 
  “默朗”是祈愿、向往的意思,是对幸福、和平、健康的渴望。这是僧俗共同的心愿,表达了僧俗众生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追求,对理想世界的憧憬。
  默朗钦波的另一层涵义,是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
  大法会活动任何人可参加
  拉卜楞寺默朗传召大法会的各项主要活动都是开放的,欢迎香客教民自由观看、膜拜。各大经堂也敞开大门,允许信徒进入,可以焚香叩头、献供品、绕佛像或经堂转圈诵经。僧人房宅允许客人歇息住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