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2632-6763

乌珠穆沁女服
乌珠穆沁女服

       在丰富多彩的蒙古族传统服饰中,乌珠穆沁服饰一直以其款式新颖、面料考究、做工精细而别具特色。在颜色的喜好上,他们十分崇尚纯净、明快的白色和蓝色,乌珠穆沁服饰都十分重视装饰与美化,几乎都要缭边与镶嵌、品种、款式、面料、颜色丰富与繁多,工艺复杂且精细。乌珠穆沁服饰由春秋棉袍、夏季单袍、夏季夹袍、冬季皮袍等组成,与之配套的还有帽子、腰带、坎肩、靴子等。乌珠穆沁蒙古袍款式肥大,色彩鲜艳,边饰宽厚是其共有的特点。多数袍子用库锦缝制三指宽的花边儿,女袍、大襟角、腰侧等部位都订制一对3—4指长的扣绊,腋下处订制一条扣绊,一般用刻花或镶嵌珊瑚的银铜圆扣和钩式扣。镶边是装饰蒙古族服饰沿边的传统艺术。乌珠穆沁服饰中的三道沿边与其绸子绣制图案或缀以特制的白铜或银扣相配,方显得美妙绝伦。乌珠穆沁服饰的特别在于它的领边、领座、大襟、垂襟,鲜艳美妙的宽大花纹沿边,是其他地区所见不到的,它成为乌珠穆沁服饰的重要特点。

  乌珠穆沁人春秋季节所穿的单薄蒙古袍的衍针技术最能展示乌珠穆沁妇女心灵手巧。乌珠穆沁服饰的制作由裁剪、衍缝、拼和等多个步骤来完成,此外还需要镶、嵌、滚、锈、贴、抠等高难度的手缝工艺,缝纫所需的针有寨针、锁边针、缉针、衍针。

  “珠布察”是用来御防雨雪潮湿的轻便服饰,因它通常用羔皮或夏季产的羊皮做里子,其制作方法可谓奇特:先将准备好的单张皮块拼合成形,在上面絮上一层薄棉花,然后上好面料缝好即可。此类皮张必须在盐水里浸泡,并反复揉搓后,待之手感柔软后再进行拼合。

  大方精美的乌珠穆沁服饰里,有一种冬季御寒必备的、毛朝里的袍子,叫“乌土木勒德勒”(烟熏袍),它的制作工艺流程也很有特色。制作时,首先要将质地较好的皮子用盐水泡好晒干,再用烟熏着色后,方可裁剪制作。由于皮质里渗透进了大量烟雾,因而它不怕潮湿、耐虫蛀,耐穿而又不变形,这种皮袍的镶边通常选用宽大的黑色丝绒,年轻人通常用叫做“呢纱”的彩色库锦毛镶边。这种烟熏服饰在蒙古族的其它地区是见不到的。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不断发展,乌珠穆沁服饰也有了不小的更新变化。虽然新技术进入了民族服饰的加工领域,但是一些传统的制作工艺,如乌珠穆沁四季袍的纯手工艺、花纹刺绣,“珠布察”的制作工序、走针手法,“乌土木勒德勒”的烟熏方法等仍然需要继承和保护。